您的位置 首页 马蹄博客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

经大河口(川黔古渡口),沿水井湾、龙打沟,逆赤水河一路往西,在龙门口转北进入石板沟(赤水河一级支流,又名纳盘河),过蓖麻田,到上马岭,是历史上比邻的摩尼(摩尼千户所)、海风(海螺堡)等地往来川黔的要道之一。纳撒堡位于哪里,今天怎么样了?

“(崇祯二年)七月初三,奢崇明自号大梁王,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,分兵一由水潦,一由小箐过河出摩尼、普市、一碗水;一由龙场坝(今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境内)、毕马田、小河口(赤水河川黔渡口,今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镇双河村)等处北渡赤水河,横上雪山关,三路进攻永宁。”(朱燮元《汇报各路贼功次情疏》)毕马田,又记作蓖麻田,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马蹄镇康田村4组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航拍纳撒堡

经大河口(川黔古渡口),沿水井湾、龙打沟,逆赤水河一路往西,在龙门口转北进入石板沟(赤水河一级支流,又名纳盘河),过蓖麻田,到上马岭,是历史上比邻的摩尼(摩尼千户所)、海风(海螺堡)等地往来川黔的要道之一。
成书于乾隆七年(1742)的《赤水备考全志》载“康熙26年(1687)裁并贵州毕节龙场营,雍正8年(1730)拨归四川永宁设分驻县丞一员。”即,设赤水河分县丞,其时,赤水分县共辖赤水二里、中所、摩尼、白撒、右所五个行政区域。“乾隆三年(1738)腊月初十永宁县移开奉……中所东路,纳撒堡党家丫通叙永厅,属马蹄滩,于党家丫树栅一道,地主生员彭延圣。”隶属赤水县中所的纳撒堡是此段通道中唯一集市(街道)。
那么,纳撒堡位于哪里,今天怎么样了?
据当地口口相传,逆石板沟沟口(与赤水河交汇处的龙门口)上行约1公里,沟东岸一个叫坪子头的所在,是当年奢王家曾经的屋基,是纳撒堡最早的位置。经实地考察,这是一个紧邻石板沟、背靠羊嘶岩(灯枧山),东西宽近200米、南北长近250米,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较为平坦开阔的小平坝。除了平坝土内散落的瓦砾、碎瓷,在石坎中,我们找到了石磨、石碓窝、石碓嘴这些曾经的生活用品。更为振奋的是在中间一根石坎南段,我们还发现了两尊砂石雕刻的没了头部的佛像。这两尊石像显然不是就地取材,因为这个坪子方圆两公里全是石灰岩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1

坪子头全貌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2

坪子头散失的佛像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3

坪子头散失的佛像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4

坪子头石磨残件

经现场踏勘,再对周围山川地貌观察,我们得到了这样几个信息:第一,这里平坦、有水、交通便利,适合建房居住;第二,从发现的生活工具可以看出,这里曾经有人居住;第三,这里曾经居住的人不少(有佛像,必有寺庙,寺庙一般建筑在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)。
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,曾经的街道(集市),去了哪儿?当地居民异口同声:“这里曾经发生过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”“街道毁了”“奢王家连夜跑了”……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,除了说明坪子头这个地方曾经居住过很多人外,目前还没有依据证明此处就是曾经的“纳撒堡”。
从坪子头继续上行,过龙门口,是一个东西长约260米、南北宽110米的近30000平方米的田坝,人们称其为蓖麻田。实地走访,该地名字实为“备马田”,因当地方言中“准备”的“备”常念做“bì”,也就是明史中的“毕马田”的“毕”音,久而久之,“备马田”就成了“蓖麻田”。那么,为啥叫做备马田呢?当地居民解释:“从这备马,下马岭下马,今天的上马岭,原本叫做下马岭的。”照此看来,当年不管是曾经的“奢王家”,还是川黔过客,必在此备马(喂马、让马修整或者换马),然后一路向北,到了与中沙(今赤水镇)交界处的“山岭”,马累、人累,就在此“岭”下马休息,然后再往下一个目的地。
沿着石板沟继续北上,在流河沟与石板沟交汇的地方跨过河沟,翻越一个小山包,来到了今天人们口头说的“老街”,就是史料的纳撒堡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5

纳撒堡及其周边示意图

现存的纳撒堡,是一个两排房子面对面呈东北——西南走向的,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聚居点。保存相对完好,年代较为久远的,是北面排靠东赵百富(其后世赵方平居洛阳)家建于清末民初的一进三间老宅,这是一幢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的一楼一底木瓦结构房屋。现场走访得知,这是纳撒堡街被焚后才修建的,而且,纳撒堡街这次失火后就再也赶不起场(人气萧条、交易困难),仁人志士才在磨盘山筹建了今天的新街。新街建成,纳撒堡就被称为老街。
“城隍庙有二:一在城(赤水卫)西南隅,其神最灵,明万历初按院毛出巡,疑若神来,复立牌坊以志之;一在中所喇(纳)撒堡。”(《赤水备考全志.卷五.名胜志》及嘉庆《直隶叙永厅志·卷27·寺观志》)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6

纳撒堡城隍庙遗迹

纳撒堡城隍庙建筑已无存。街道东北尽头的小山巅,比街道高出几步的平台上,就是城隍庙遗址。在民众耕种的土地上,除了规整条石砌就的基础,还隐约可见断壁残垣。通过仔细观察,这座可以“俯视”整个街道的“城隍庙”,坐东北向西南,东北长约15米,西南宽约13米,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。根据现存形制来看,城隍庙为东北高西南低两进布局。庙址西北方两根百年以上的黄连树,粗壮遒劲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7

纳撒堡城隍庙遗址旁古树

当年,纳撒堡作为通道中唯一的集市,周围及贵州民众都来此交易,“长乐里二甲纳撒堡距(永宁)二百八十里,场期三、八。”(《光绪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》卷五·建置志一),那个时候,比邻的白撒(今双沙)还没有场期,其周边的交易都还在叙永厅四屯乐六、七甲的沙红坳。纳撒堡一度成为此通道上的交易中心。
1920年左右,大塘沟(今马蹄镇纳盘村辖地)吴开明失火烧毁街上所有房屋,纳撒堡逐渐走向没落。
现在我们来说说纳撒堡这个地名。
史志记载的纳撒堡,由于当地方言边鼻音、平翘舌不分,其周边民众一般把它称作“nàsāpù”(那萨堡或纳沙堡)或“làsāpù”(喇萨 <沙> 堡)。堡(pù),原是指军事自卫的堡(bào)垒,最早可追溯到东汉、魏晋时期的军堡。“初,长安之将败也,坚中垒将军徐嵩、屯骑校尉胡空各聚众五千,据险筑堡以自固,而受姚苌官爵。”(《晋书·载记·第十五章》)
“(洪武二十年)十一月壬午,普定侯陈桓、靖宁侯叶升屯田定边、姚安、毕节诸卫。”(《明史.卷三.太祖三》)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朱元璋派大军进军西南,消灭了残余在云贵川的元朝势力,因多年征战,云贵川地区人口锐减,朝廷就把参战军队留在云贵川地区,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。“屯军堡子,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……散处屯堡各乡,家人随之至黔 。”(《安顺府志 · 风俗志》)还有,纳撒堡也可能是“乾隆三年(1738)十二月初十,准永宁县移开,奉旨镇集村庄造堡,挑壕筑墙树柵建台,并制梆锣器械以资防护。”(《赤水备考全志·卷二·建置志》)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及以前,古蔺南部属贵州辖地,赤水河沿岸的屯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。
纳撒、那萨、纳沙到底是什么关系,为什么叫这个地名呢?
地名的命名,一般都与环境或历史有关,与环境有关的,比如方位上,山西(太行山)、河南(黄河)等;以河、山等为名的,赤水(赤水河)、华县(华山)等;也有以姓氏命名的,石家庄、郑州以及李家湾、张家寨等等……纳撒堡为啥叫纳撒堡呢?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8

纳撒堡远景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9

纳撒堡远景

古蔺及其周边,类似“纳撒”这样似乎不知命名方式的地名,还有丰岩(古蔺县双沙镇陈坪村境内、彰德街道小水村境内等)(贵州境内叫丰岩这个地名的更有好几十个)、那(纳)坡(古蔺县椒园镇水田村境内)(除广西百色那坡县外,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名叫纳(那)坡的有很多)、纳贡(靠近古蔺县马蹄镇兰花村,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境内赤水河边)等,泸州市纳溪区、贵州毕节市纳雍县,除此,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以及兴仁市回龙镇纳壁村,另外,还有望谟县乐元镇纳沙村、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纳萨村、云南省文山富宁县洞波瑶族乡那沙村、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亚木乡纳萨村等等。除了泸州的纳溪、古蔺的纳撒堡、丰岩、纳坡这些以汉族居民为主的,其他类似地名的地区,都是壮、布依、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地。
纳撒(纳沙)是不是少数民族语言呢?
根据赵晓东先生研究,川南及云贵等地名中诸如“那(纳)沙(萨)”的“那(纳)”为少数民族语言。“‘那’(‘纳’)字地名‘从北纬16度老挝沙拉湾省的那鲁经广西等地一路北上,直到四川南部的长江沿岸的纳溪县、南溪县(今均已改为区)和江阳区蓝田镇’(今改为街道)。其音虽属壮侗语发音翻译……徐松石早有论及,‘那’(纳)在壮侗语中是田土之意,并不时转换为‘南’字发音。”(赵晓东《中国西南陆海走廊·第一章 巴蜀达南海:中国西南陆海走廊的概念提炼》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)
近年来,广大学者对“那(纳)”文化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。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的游汝杰教授,是对“那(纳)”字民族语言研究较为深入者之一,他对中国广西、云南、广东等地一千多处以及越南、老挝、泰国、缅甸等“那(纳)”字地名进行系统研究发现,“那(纳)”在壮侗语族语言里,是“田”。“壮侗语族各语言词义为‘田,水田’的词也有明显的关系,阿含语na,壮语na,布依语na,侗语ja或za,黎语ta,泰语na,傣语(西双版纳)na,傣语(德宏)la,黎语(临高村)nia……我们拟定‘田’在各种语言形式以na为最古。”(《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》)
“壮族称其居住的聚落为‘板’(或畈、曼),是源于其先民所开垦耕种并赖以生存的‘田’……故而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(与板、那同音同义)将二者合称为‘版纳’,而且称为‘布那’(种田的人),泰国的泰族则称村落为‘布板’(种田人聚居的地方),其义相同,以‘板’作为聚落名,与壮族地区常见的以‘那’(亦指‘田’)冠村名的来源和含义是相同的,皆来源于其先民开垦耕种并赖以生存的稻田。”(覃彩銮《壮族干栏文化》,广西民族出版社)
       纳撒(纳沙)作为少数民族语言,除了壮族和傣族,“布依族将田叫作‘nà’,汉字记作‘纳’”(《兴义市布依寨地名今译》.贵州数字出版云村寨平台.http://www.yuncunzhai.com/)布依语的纳沙(那萨、那沙),就是有水的田坝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10

纳撒堡现状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11

纳撒堡现状

赤水河北岸四川省南部的古蔺县,历史上一度隶属于南中,“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”(《华阳国志.卷五.南中志》)“在这片狭长的山间小平原上,原始的土著居民是濮人和羿人。”“东汉桓、灵时期(147—189),彝族先民通雍部(君亨氏)头人德赫辉,率部辗转迁徙,进入赤水河中游地区……,”“(古蔺)成为彝族先民鳛部及其后代扯勒乌蛮居住的中心,直到清代‘湖广填四川’……”(赵永康《古蔺史》.古籍出版社)“濮”,也称“百濮”,“先秦时代今日川、黔、滇省境内的濮人,既有商周时就已定居下来的土著,也有春秋时期(大约公元前八世纪)从江汉平原迁徙而来的濮人支系。”(赵永康《古蔺史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)实际上,赤水河沿岸及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的原住民,不仅仅是濮人、羿,还有西晋(公元前317年—公元前265年)自岭南一带进入云贵高原的“越(源于远古时期,山东半岛的‘夷’)”或“百越”,也包括汉唐时期被称作僚、俚的祖先西瓯、骆越两大方国,他们是壮族最直接的祖先。
濮、越等进入云贵高原后,发展及相互(包括与当地原有土著)融合后,形成了诸如僚(也作獠)、仲家、武家等各种不同名字的民族,成为今天布依、仡佬、侗、水等民族的先民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12

马蹄周边“纳”字地名及“丰岩”等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

根据语言的共同词项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,壮语、侗语、水语、仫佬语、黎语、仡佬语、布依语等都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,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语言相似,所以才有了这么多民族把“田”叫做“那(纳)”。
何彦珏、刘方富二位同志在《广西“那”字组合地名的分布特征及其文化意蕴》中指出,广西“2120个‘那’字组合地名中,自然村屯的‘那’字组合地名占90%以上,这些自然村屯主要分散于偏远山区,地形复杂,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小,当地人民的生活较为稳定,人口波动小,因此更容易保留‘那’字组合地名的特色。”
地处四川盆地南缘、云贵高原北麓,纳撒堡所在的古蔺县马蹄镇,相对边远。除了赤水河将其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、田坎两乡及普宜镇隔开,其地形、地貌、气候等与贵州无异。明末建堡之初的纳撒堡,辖地包括今天的马蹄镇墙院村、纳盘村全境,以及康田村、石田村、叙永县赤水镇良坪村部分。今天纳撒堡所在的纳盘村,四面环山,石板沟、流河沟自西北、西南向东南贯穿全境,中间台地呈西高东低的平缓坡状分布,很适合开垦耕地、建造梯田。该村现有耕地面积9300多亩(约6.51平方千米),由于充沛的水资源,水田面积6900余亩(约4.83平方千米)(产业调整之前),水田面积占到了耕地面积的74%。如果回到2004年“强村扩组”之前,纳撒堡所在的纳堡村(纳盘村由当时的纳堡、贺坪、印盒三村合并而成),水田面积更是占到了耕地面积的90%以上,这是一个很适合种植水稻的所在。确实是一个有水的田坝。

胡在勋:古蔺纳撒堡的“纳”插图13

纳撒堡梯田

中国有史可考的水稻种植历史,已有7000余年。西南地区栽种水稻的历史也比较悠久。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……耕田,有邑聚。”(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)从岭南、江汉平原而来的百濮、百越,也将稻作文明带到了云贵高原。作为云贵高原“西南夷”的一部分,由百濮、百越以及云贵川土著组成的“壮侗语系”的众多少数民族活动版图之一的纳撒堡,和周边的诸如丰岩:布依语“石岩山冲之寨”(《兴义市布依寨地名今译》.贵州数字出版云村寨平台.http://www.yuncunzhai.com/)、纳坡:壮语“有泉水的田”、纳贡:“意思是村屯后面的坡顶上有一片望天田。望天田是指田地极其缺水,而且没有其他的水源灌溉,只能靠天降水。”(《广西“那”字组合地名的分布特征及其文化意蕴》,何彦珏  刘方富,《广西地方志》期刊2019年第4期等)同样是“壮侗语系”的语言。也就是说,若干年前,纳撒堡就开始开垦梯田、耕种稻谷,才有了今天的纳沙(纳撒)堡。 

来源:郎从山中来、古蔺融媒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联系方式:admin@matizhen.com

作者: 马蹄镇

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马蹄镇是古彝源地、奢香故里,盛产“中华名果”马蹄甜橙,是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、农业农村部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”,四川省旅游示范镇,川南电商小镇,正在建设赤水河左岸中端酱酒生产基地。

为您推荐

中国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2023缩略图

中国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2023

民营企业是市场活动的源泉,是市场经济的基石,发挥了“56789”的重要作用。民营企业有信心,则经济有活力、就业有保障、政府有税收。本报告聚焦百强民企研究,全面衡量其营业收入、缴税情况、就业岗位人数、创新投入等方面贡献程度,勾勒民营企业排行全景图。通过分析百强民营现状、纵向变迁、细分领域排名,深化民营经济研究。

公司法将迎来一项重大改革缩略图

公司法将迎来一项重大改革

公司法即将迎来一项重大改革,即已实行了10年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将要改回实缴制(在5年内缴足)。这次公司法的重大修改之一,放弃了现有的注册认缴制,重新回归到注册实缴制。

【他山之石】扩窗为门 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来到古蔺缩略图

【他山之石】扩窗为门 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来到古蔺

古蔺在向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奋进的道路上,也应争做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巨浪的“弄潮儿”,塑造古蔺品牌,让更多人通过网络认识古蔺,来到古蔺,喜欢古蔺。

探秘赤水河源头缩略图

探秘赤水河源头

 悠久的历史在地方志上跌宕起伏,神奇的故事在山野间流传,在丰美的大地之上,几千年的文化积淀,赤水河名扬天下。

个人破产

全国首例个人破产:欠214万,只还3.2万元

个人破产是指个人负债太多,没有能力偿还,由法院宣告其破产,并对他的所有财产、收入和债务进行统计,并统一按比例分配。分配完,剩下的债务也不用偿还了,破产人可以从负债累累重新变成清白之身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