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旭娟 记者 曾刚

80多年前,刚满20岁的吴东运从家乡出发,与无数国人一起,在云南楚雄、保山一带对侵华日军展开奋起反击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又响应号召奔赴朝鲜战场,参与到抗美援朝战斗中。

今年,吴东运已经103岁,双目失明、听力下降、行动不便,但依旧精神矍铄。面对记者,老人激动地打开话匣子,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一段段终生难忘的烽火岁月。

103岁老兵吴东运: “保家卫国是我的使命”插图
吴东运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

 

这辈子,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

1918年出生的吴东运,家住古蔺县马蹄镇马岭村,由于父母去世得早,他跟着哥哥度过了少年时光。哥哥成家后曾告诉过他:这辈子,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。

年少的吴东运把哥哥的话记在心里。1935年春节,红军长征一渡赤水经马蹄前往叙永摩尼、麻城方向,吴东运主动找到部队领导,想参加红军。但是,因为从小缺吃少穿、营养不良,当时已17岁的吴东运身体不是很好,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,部队领导并未同意。吴东运就悄悄跟在部队后面,走了整整一天,来到古蔺与叙永交界处的海螺堡(今叙永县赤水镇海丰),双脚肿得像馒头。红军战士看他身体吃不消,劝他回家去,长大后再来当红军。

跟党走、当红军的愿望没能实现,吴东运准备出去闯荡。1938年,他在路过贵州毕节龙场营时,被国民党官兵当作“壮丁”抓走,随后被带到贵阳接受军事训练。

集训结束后,吴东运被编入部队,赶赴云南楚雄、保山抗日前线。“在芒市山区展开的一场对日反击战中,敌人的飞机突然来了一次狂轰滥炸,我们一个连只剩下7个人,个个身负重伤。幸好增援部队及时赶到,我们才保住了命。”回忆起当年的九死一生,吴东运记忆犹新。

1945年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同时国民党开始裁军,吴东运被派往贵阳兵工厂打杂;1949年初,兵工厂解散后,吴东运和几个四川老乡每人带着一把枪,背上行李,踏上了返乡的路途。从贵州徒步回四川,途经黔西老野坝时,正好遇到一队巡逻的解放军战士。“因为我们穿着军服,背着枪,就受到了关注。”解放军战士在检查了吴东运的证件后告诉他:“想放你回家,又担心你拿起枪对付我们。不放你走,又显得我们不诚信。”吴东运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愿望:“我就想跟着共产党走,你们看我要得不?”

1949年,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,吴东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。

103岁老兵吴东运: “保家卫国是我的使命”插图1
吴东运获得的奖章

 

战场上,打出胆子把生死置之度外

入伍后,吴东运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,还没来得及集训,就跟随大部队准备参加解放重庆的战斗。

“刚到重庆第二天,战斗还没打响,上级又下达调令:立即前往贵州铜仁专区开展剿匪工作。”吴东运回忆说,当时国民党军节节败退,残余部队躲进深山老林,时常出来破坏新建立的红色政权。

铜仁剿匪战持续了一个多月,这也是吴东运参加解放军后打的第一场硬仗。作为一名机枪手,他在对敌斗争中表现英勇、不怕牺牲,多次荣立三等功,并在战友们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1950年10月,抗美援朝战争打响,吴东运又主动报名入朝作战。“我是一名解放军,又是共产党员,战争来临就应冲锋在前,保家卫国是我的使命。”说起当年参加志愿军,老人依旧热血澎湃。

“进入朝鲜第二天,在转移过程中,因战马没有隐蔽好而被敌机侦察到,随后一阵狂轰滥炸,让我们一个团损失惨重。”吴东运说,敌人的疯狂扫荡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。在南汉江阻击战中,吴东运所在连队在15公里长的铁路线上坚守了一个星期,一次次阻击了敌人破坏交通大动脉的企图。

在南汉江阻击战中,吴东运的大腿、腰椎、头部都不同程度受了伤。战斗结束后,他发现顺着裤管流淌的鲜血已经将鞋子浸湿,身上也麻木得已感觉不到痛。“战斗中,大家根本不在乎牺牲,一心只想着如何消灭敌人。”

退伍后,回家乡带领乡亲发展生产

1954年,吴东运回到了祖国。即将退役之际,根据部队安排,他到北京参加了40天的理论学习。“参军前就没上过学,10多年来都在打仗。在北京学习期间,一个‘湾’字,我硬是练了三天才写出来。”

结束戎马生涯,吴东运和很多老兵一样,自愿放弃了国家安排的工作,于1954年3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。在马蹄安家落户,娶妻生子,他还当上了当时马蹄公社的支部书记。

在吴东运的记忆里,那时的农村百废待兴。“要解决温饱问题,就要有可耕种的土地。”看到群众没有土地种粮,吴东运就带着乡亲们开荒;没有水源,就带着大家开沟挖堰;田地零散不便于耕种,就带着大家改田改土,把小田变大。

“没文化,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在支部书记岗位上干了7年,我还是觉得力不从心。”1962年,马蹄公社支部换届,吴东运主动辞去职务,回到了马岭村。

回到村里,吴东运向集体申请喂牛,有乡亲嘲笑他说:“你要是会喂牛,河沟里的石头都冲干净了。”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吴东运主动向老人们请教,虚心学习,3年时间养出了13头小牛交给集体。

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,吴东运老人战争时期因伤留下的后遗症开始显现。先是腿脚不能下地,然后双眼逐渐失明。但身体上的病痛并没有让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,他说:“我要感谢党和政府,每月发放的各种津贴让我生活无忧;我要感谢我的好儿媳,她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。现在的日子好得不得了,以前想也不敢想。”

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回首历史,才更加懂得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。那些曾经浴血疆场的“历史见证者”,已随着时光渐渐老去,但那段岁月依旧熠熠生辉。百岁老兵吴东运讲述的往事岁月、半生戎马,就是一部“活着的教科书”,教给后人的不仅是历史,更是民族精神、时代担当。

“过去中国受侵略,人民受苦受难。现在国家强大了,我们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,这一切来之不易,年轻一代要学会珍惜。”这是老人对年轻人的寄语。

作者:曾刚编辑:李倩来源:川江都市报